石雕栓马桩
一、石雕栓马桩介绍
拴马桩石雕是中国北方独有的传统民间石刻艺术品,在陕西渭北高原上的澄城县分布尤为密集,其数量和品种可称得上在全国独一无二。
它原本是过去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拴系骡马的雕刻实用条石,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青石雕凿而成,一般通高2~3米,宽厚相当,约22~30厘米不等,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的两侧。
不仅成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,而且和门前的石狮一样,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,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,人们称它为“庄户人家的华表”。

二、石雕栓马桩古代意义
1、拴马桩不仅拴的是牲畜,也拴着主人的心、稳着主人的神。拴马桩就像挑灯笼的竹棍,这家人红红火火的日子要靠门口的这个“望桩”挑着才行。拴马桩又像日夜燃 烧不尽的香烛,这家人亮亮堂堂的光景要靠这根“高香”点着才行。
2、拴马桩又像系船的铁锚,这家人颠颠簸簸的船靠岸,要靠这颗“铆钉”钉住才行。

三、石雕栓马桩造型分类
1、从现存的拴马桩实物来看,动物造型多是以狮子为主,而人物造型有人骑狮子、仙女献桃、道教八仙等,多以民间故事的人物原型。大体有猴、狮人、人骑兽和多人组合五种类型。
2、同时还有寿星、和尚、仙童等神话传说中的角色,也有群雕形式的戏曲、文学形象,还有多角度反映乡村人民生活情态的作品,其中表现人物的类型尤为突出。
3、在人物造型中,以各式各样的骑兽者为数居多,其人物神态生动逼真,有的喜笑颜开,有的和祥慈善,有的冷峻凶恶,有的沉静安逸。其人物姿势或俯身前冲,或者是扭头仰视、驼背卷耳、自然端坐、身驱斜倚,又或者是踩球挂铃,千姿百态的,栩栩如生的。
四、石雕栓马桩作用
1、自从人类驯化马,并为人骑乘运输起,拴马桩就必不可少,用以拴马、牛等牲畜的石雕桩,如同当今的停车位。
2、在古时马、驴和骡是重要的生产工具,一个家庭拥有的土地越多,所需的马匹也就越多,栽立的拴马桩也就越多,所以在人们心里,拴马桩又是富裕的象征和标志。名门望族,在宅第门前立桩,为主人的富足与尊严造势。
3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,拴马桩早已成为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,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精髓,既彰显富足美好的生活,又赋予避邪镇宅的意义。

五、石雕栓马桩的摆放讲究
1、拴马桩一般多竖于大门外两侧,常与上马石配套使用,柱身多为四方型和八棱型。拴马桩材料多用灰青石、黑青石,细砂石较少,高度两米多至三米不等。
2、拴马桩的桩首和桩颈所雕刻的图案、文字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。桩首雕猴,为封侯加爵吉祥意。桩颈浮雕海水山石,即寿山福海吉祥意。狮子与驯狮胡人桩首令人注目,在对关中地区拴马桩的考察中发现,这两类拴马桩占绝大多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