雕像
一、雕像介绍
雕像其实就是用材料经过特殊工艺,所雕塑出各种像的一种作品。指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、具有一定寓意、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,是造型艺术的一种。
雕塑同时又被称雕刻,属于是雕、刻、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。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、可刻的硬质材料,从而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、可触的艺术形象,借以反映社会生活、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、审美情感、审美理想的艺术。
并且通过雕、刻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,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。

二、雕像的一般特点
1、在欣赏雕塑作品时,不能只看一个面、一个角度,它有无穷个角度可以欣赏。
2、雕塑不适合叙事,只适合抒情。作品在表现事物时都很集中概括,因此说雕塑艺术百是造型艺术空间的诗,不是小说,也不是散文,它只能表现行为的一个片刻。
3、雕塑表现事物时,以高度的雕塑语言形象的概括和集中。作品往往象征的表现一个道时代、一个城市、一个地区。

三、雕像的价值因素
1、代表性:收藏首先应考虑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,同时艺术家有突出的个人风格也很重要。此外,雕塑作者的创意、知名度、在行业中的地位等因素作一定考量,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雕塑作品的价值及未来的升值潜力。
2、唯美性和创新性:不少雕塑收藏者尚不成熟,大多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直觉判断在买,他们把生活中的审美标准与艺术鉴赏的审美标准等同起来。古典主义时期,雕塑的语言就是人体的语言,人体一直是雕塑的唯一重要命题。
3、装饰性: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,是因为它的装饰性体现出它的审美性和艺术性。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,不管是明器艺术、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,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。
4、绘画性: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,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,从彩陶时代起,塑绘便互相补充、紧密结合。到二者都成熟之后,仍然“塑形绘质”,在雕塑上加彩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。
四、雕像的分类
1、观赏、挂戴和收藏石制工艺饰品石雕。
2、石窟和摩崖石雕。
3、陵园石雕。
4、宫殿、宅第和园林石雕。
5、寺庙神殿、经幢祭坛石雕。
6、石桥石雕。
7、石阙和牌坊石雕。
8、塔建筑石雕。
9、碑书石雕。
10、人物与动物石雕。
11、生活工艺用品石雕。
12、现代城市园林与纪念石雕。

五、雕像存在的作用
1、主要是用于建筑物的构件。
2、被作为建筑附属体。
3、用于建筑的中的陈设等。
4、集中体现在我国的建筑和家具装饰上的木雕,如中国浙江的东阳木雕,安徽省的徽派建筑,北京皇家建筑等。